孩子每天早上哭闹着说“不想上学”,找各种理由(如肚子痛、头痛)请假,家长软硬兼施都没用,其实不想上学背后藏着孩子的“小情绪”或“小困难”,找到原因才能有效引导。
孩子不想上学,常见的“隐藏原因”有哪些?怎么通过孩子的表现发现?
常见原因有四种,可通过孩子的言行观察:一是社交困难,比如在学校被同学欺负(孩子可能会说“没人和我玩”“XX总抢我东西”,或放学回家后情绪低落、不愿提学校的事),或无法融入集体(比如不会和同学互动,看到别的同学玩也不敢加入);二是学习压力,比如觉得学习太难(孩子可能会说“作业不会做”“老师讲的听不懂”,或做作业时磨磨蹭蹭、容易发脾气),或害怕考试(临近考试时不想上学的情绪更明显,甚至出现失眠);三是家庭因素,比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(经常说“你要考第一名”“考不好就别玩了”),让孩子觉得上学是“负担”,或家庭近期有变故(如父母吵架、亲人离世),孩子因焦虑而不想上学;四是学校环境不适,比如不喜欢老师(孩子可能会说“老师不喜欢我”“老师批评我了”,或提到老师时表情紧张),或学校的作息、规则让孩子不适应(如刚上小学的孩子不适应长时间上课)。
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时,家长常见的错误回应有哪些?会带来什么影响?
错误回应有三种,会加重孩子的抵触情绪:一是“否定和指责”,比如“上学有什么好怕的?你就是懒”“别人都能上,就你不行”,这种回应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,不愿再说出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,甚至产生逆反心理;二是“过度焦虑和妥协”,比如“是不是在学校受欺负了?要不今天就不去了”,频繁妥协让孩子觉得“不想上学就能不上”,形成恶性循环,同时过度焦虑会传递给孩子,让孩子更害怕上学;三是“讲大道理”,比如“上学是为了你好,长大了才能有出息”,孩子听不懂抽象的道理,反而觉得家长在“说教”,更不愿意沟通。这些错误回应会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,孩子不想上学的情绪也会越来越严重。
孩子不想上学,家长该怎么正确沟通和引导?分步骤教你做。
正确引导分三步,核心是“先共情,再找原因,最后解决问题”。第一步:共情接纳,比如蹲下来和孩子平视,说“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学,肯定有不舒服的地方,能和妈妈说说吗?”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愿意打开心扉;如果孩子不说,不要追问,可通过“你是觉得学校的作业太难,还是和同学玩得不开心呀?”来引导孩子表达。第二步:针对性解决,找到原因后具体问题具体解决:如果是社交困难,可教孩子简单的社交技巧(如“想和同学玩,可以说‘我能加入你们吗’”),或和老师沟通,让老师帮忙安排孩子和友好的同学一起活动;如果是学习压力,可帮孩子分解学习任务(如“这道题我们先读题目,再找关键词”),或和老师沟通,调整学习要求(如暂时减少作业量);如果是家庭因素,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,多鼓励少批评,或解决家庭矛盾,给孩子营造稳定的环境。第三步:逐步适应,不要强迫孩子立刻全天上学,可从“先去学校半天”“先去学校参加喜欢的活动(如美术课、体育课)”开始,让孩子逐渐适应,每次孩子顺利上学后及时表扬(“你今天在学校坚持了半天,真勇敢”),强化积极行为。
怎么预防孩子出现不想上学的情绪?从日常习惯入手。
预防要从“建立积极的上学联想”开始:一是营造“上学很有趣”的氛围,每天放学回家后,和孩子聊学校的开心事(如“今天在学校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?”“老师有没有表扬你?”),让孩子觉得上学能带来快乐;二是避免负面暗示,不要说“上学要收心了,不能玩了”“不听话老师会批评你”,而是说“上学能和小朋友一起玩,还能学新本领”;三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,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、准备第二天要带的物品,增强孩子对上学的“掌控感”,减少因“不会做”而产生的焦虑;四是和学校保持沟通,定期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,了解孩子是否有学习困难、社交问题,及时发现并解决,避免问题积累导致不想上学;五是建立规律的作息,每天固定起床、睡觉、学习、玩耍时间,让孩子适应上学的节奏,避免因作息混乱导致早上起床困难、上学时疲劳。
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况持续多久,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咨询?医院会怎么帮助?
如果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况持续超过2周,且经过家长引导后没有改善,或出现这些情况,建议带孩子去正规儿童医院:一是拒绝出门,即使家长劝说也坚决不去学校;二是出现身体不适(如头痛、肚子痛),但去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;三是情绪明显异常,如持续哭闹、焦虑、失眠,甚至出现自伤行为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心理科和发育行为科会通过心理评估、亲子互动观察,了解孩子不想上学的深层原因(如是否有焦虑症、社交恐惧症)。如果是情绪问题导致的,会采用心理疏导(如游戏治疗、情绪引导)帮助孩子缓解焦虑;如果是学习困难或社交障碍导致的,会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(如学习能力训练、社交技能训练)。同时,医师会指导家长调整沟通方式和教育方法,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让孩子逐渐重建对学校的信心。
温馨提示:如果您家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况难以引导,或情绪异常明显,可点击在线咨询,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医师会为您提供专业建议;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【广州天使儿童医院】,获取更多儿童情绪疏导和上学适应的科普内容。